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深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關鍵一年,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由重大戰略決策向科學系統部署邁出了關鍵步伐,無論是行業還是個人,一場自上而下的“減碳”運動正在進行。
2020年9月22日舉辦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中國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接著,2021年全國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首次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國正式開啟“雙碳”元年。
5月26日,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審議有關文件,研究部署工作,為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做出了指引。
而進入下半年后,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進一步加速形成。10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10方面31項重點任務,對碳達峰碳中和這項重大工作進行系統謀劃;兩天之后的10月26日,《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正式發布,聚焦部署“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碳達峰關鍵期,明確了“碳達峰十大行動”。
其中,建筑部門是能源消費的三大領域(工業、交通、建筑)之一,也是造成直接和間接碳排放的主要責任領域之一,建筑領域的節能減排、低碳轉型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一環。國際能源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從全球角度來看,建筑行業貢獻了全球碳排放總量的40%。
正如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建筑環境與節能研究院院長徐偉所表示:“建筑碳中和對暖通空調行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最直觀的表現為四點:系統節能向低碳、零碳暖通空調系統轉變,空調設備能效將大幅更快速度提升,建筑對制冷設備能效的要求分容量不分形式,制冷機房要從單機約束變為機房系統能效。”
根據統計,在建筑能耗中,暖通系統能耗占比約60%,成為建筑減碳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要繼續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打造更加節能環保的暖通產品,是各個暖通企業都在思考的核心問題。
在今年的多家行業展會及線下活動期間,“碳中和”的主題演講和論壇是常見的,同時對于雙碳目標的踐行,暖通企業也給出了其減碳路線圖,同時隨著節能減排目標的推進,正在催生暖通空調企業新一輪的技術革新。
從行業目前來說,暖通行業要實現“雙碳目標”的話,要從兩方面出發,一是對于自身產品能效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能效問題是近年來行業一直所關注的,無論是《綠色高效制冷行動方案》所提出的2022年我國多聯機等主要產品的市場能效平均水平提升30%以上,綠色高效制冷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20%;到2030年,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效提升30%,制冷總體能效水平提升25%以上,綠色高效制冷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40%以上,實現年節電4000億千瓦時左右的目標;還是單元機能效新國標的實施,都是從政策層面來推動整個行業向智能化、高效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同時整機制造企業針對各個行業也都提出碳中和背景下的解決方案,除此之外,新冷媒的替代也是眾多壓縮機企業的努力方向。
第二就是企業的技術革新,系統節能向低碳、零碳暖通空調系統轉變的根本在于企業自身的新一輪技術創新,而這一次不僅僅是在產品層面,更是在制造和產業模式上做出了探索,頭部企業也早已開展了布局,格力通過建立再生資源基地,業務覆蓋上游生產到下游回收全產業鏈,實現了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在技術層面,將光伏技術與暖通空調相結合產生的“零碳源”空調技術也為行業提供了新的思路;燈塔工廠以及近期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的核心技術無一不在證明美的對于實現“碳中和”在做的努力,海爾近期的膠州工廠的成功奠基在智能制造上樹立了標桿。除此之外,超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的推廣也在推動暖通空調技術的革新。
如果從更大的維度來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不僅彰顯出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也是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同時,雙碳元年的開啟,是中國科技進步浪潮下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一次生產、消費和生活方式的變革,更是企業自身轉型升級、尋求未來更大市場話語權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