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氣象局最新預測顯示,今年下半年第二輪寒潮過程4日起將橫掃我國大部。根據中央氣象臺預測,此次冷空氣可謂“全能型”,不僅影響時間長、降溫猛,且攜風帶雨雪,并可能達到寒潮標準。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分析,11月4日至7日,冷空氣將自西向東影響我國,大部地區氣溫將下降8~10℃,部分地區降溫幅度可達12~15℃,局地16℃以上。對此寒潮帶來的影響,中央氣象臺預計,11月4日至7日,受寒潮影響,我國自西北向東南將有一次大風降溫天氣過程,部分地區有較強雨雪,東部海域有大風。
同時,我國大部地區氣溫將先后下降8~10℃,西北、華北、黃淮、江淮西部、東北地區南部等地部分地區降幅可達12~14℃,局地降16℃以上。期間,大部地區伴有4~6級偏北風、陣風7~8級。
隨著寒潮的到來,中國北方多地也推出2021年集中供暖的時間表。如北京市的法定供暖期為11月15日至3月15日;天津市的法定供暖期為當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青島市的法定供暖期為當年11月16日至次年4月5日。
而在我國南方,冬季的氣溫在 0 ℃左右,相對于北方的氣溫來說并不算冷,但是從氣象學角度來說,濕度對體感溫度影響很大,濕度每增加 10%,人體感受到的溫度就降低 1 ℃,也就是說在濕冷的南方,人體感受到的溫度要比實際溫度低不少。
由于沒有像北方那樣的集中供暖體系,南方的供暖提供了一個龐大的市場。例如在2019年,家用暖氣片銷量同比增長 430%,而銷量增長的"主力軍"正是上海、南京、武漢等南方城市。中國建研院建筑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徐偉曾表示,未來十年,南方供暖總市場規模可能在 4000 億 -5000 億,平均到每年,可能會增加 400 億的規模。此次來襲的寒潮,加上“雙十一”大促銷臨近,可以預見很快南方供暖電器將迎來一波旺季。
取暖電器行業魚龍混雜 誰能占據鰲頭?
如果仔細研究過取暖電器市場,會發現中國的取暖電器按取暖效用大致分為兩大類:局部供暖和全屋供暖。局部供暖的有效取暖范圍,大概在1~1.5米以內。像油汀、小功率暖風機(1000瓦以下)、熱輻射、小太陽,都屬于局部供暖設備。而全屋供暖的有效采暖范圍自然是擴大到整屋,就算人不在取暖器周圍也能供暖,這種供暖設備的代表就是空調、地暖、對流式電采暖等。
現在中國南方的城市中,以空調為供暖的方式的家庭高達50%,其次是電供暖設備,比例是30.1%。由于不少空調產品能兼顧制冷制暖,買好就能用一年,自然成了南方主流的取暖方式。
不過,最近空調取暖卻也被不少人詬病。原來,空調制熱是通過將制冷劑用壓縮機加壓成高溫高壓氣體,進入室內機的換熱器(此時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熱,成為液體,同時將室內空氣加熱,從而達到提高室內溫度的目的。這一種制熱方式導致空調制熱耗能很高,電費也比專門的供暖設備要高。
另外,還有人提到冬天室外溫度太低,空調的室外部分如交換器等處就極易出現結冰、結霜現象,這使得空調不能長時間制熱,甚至不能正常工作。特別是我們國南方地區基本上都用的是熱泵型空調,熱泵在地低于0時基本不能工作。
在這一背景下,不少人將目光投向提供局部供暖的小家電。但由于準入門檻低,行業缺乏明確的標準和定義,導致取暖小家電行業魚龍混雜,噱頭多于真材實料。例如某些企業宣稱的石墨烯碳晶、石墨烯涂層“熱效率提升189%”,雖然碳纖維石墨烯真的能加熱快,但石墨烯和碳晶并不是同一種東西,純石墨烯片的電熱效率也只能到98%左右,189%從何而來?
此外,由于涉及電發熱,取暖小家電的安全性是必須重視的環節。然而,近年來,有關取暖小家電使用不當或質量問題引起事故的報道卻時有發生。而據山東省市場監管局此前對室內加熱器產品質量抽查結果顯示,全省15家生產的17批次室內加熱器產品,有8家企業的10批次產品不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不合格項目為對觸及帶電部件的防護、發熱、非正常工作等項目。因此,消費者購買取暖家電時一定要購買正規產品、嚴格按說明書使用,注意消防安全。
與此同時,隨著消費升級帶來的影響,以往流行的空調和局部供暖電器在慢慢讓位給更加專業的全屋供暖電器。現在流行的踢腳線供暖,就是通過在房屋踢腳線內置管道進行熱水循環的裝飾散熱器,由房間四周均勻散熱,達到傳熱快,節能,不占空間,裝飾隱形,健康采暖的效果。
有一批供暖企業則是開始積極探索智慧供熱,即指基于信息基礎設施的發展,使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互聯網”等技術,通過對供熱相關數據采集及分析,對熱源、熱網、末端的各個供熱環節進行智能調控,從而進一步實現熱網資源的配置優化,提高熱網輸送的能力的形式。在保證供熱設備安全運行的前提下,使用大數據、云計算等自動控制來完成供熱、制冷全方位的操作和控制,最大限度地節能環保。未來這些供暖企業可和地產開發商、物業管理公司等合作,為一棟大樓甚至一個小區設計智能供暖系統,取代以往用油汀、小功率暖風機等電器。據悉,包括華為、阿里等互聯網技術公司已紛紛入局,比如華為已經在哈爾濱開展智慧供暖試點,探索在確保北方冬季供暖第一民生需求的同時,推廣節能環保、降低空氣污染物排放的場景應用解決方案。
南方特殊的地理現象,也造就龐大的供暖市場。2021年的寒潮就要到來,中國取暖電器市場已經呈現出“風起云涌”的局勢,究竟是全屋供暖電器將局部供暖電器擠出市場,還是局部供暖電器依然占據鰲頭不變,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