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健康舒適的生活方式”這句話很熟悉,可如果哪家酒店仍然打著這樣的slogan,花費著數百萬的經費來做心智營銷,難免會被覺得過時了。
就像不會有酒店拿著自己的衛生干凈當作主要的營銷標語一樣,因為那是2000年大眾入住經濟型酒店時的需求,可18年那位愛玩微博的花總讓人們不禁回想起2000年的酒店宣傳語,心里默問“酒店業倒退了嗎?”
01 酒店業的行業基本面
當你搜索百度百科關鍵詞“酒店”,就得到一個簡單易懂的界定:酒店其基本定義是提供安全、舒適,令利用者得到短期的休息或睡眠的空間的商業機構。
作為酒店的本質,安全和舒適是客戶用貨幣能交換來的基礎權益;在安全與舒適的基礎權益當中,后者“舒適”是難以被量化的,從經濟型到奢華型酒店,舒適標準因人和酒店品牌標準而異。
但“安全”的標準卻很好被衡量,從客人的人身安全、信息安全到精神上的安全,除了安保層面的工作,剩下的就是對清潔衛生層面的要求,而這一點在所有的酒店品牌中都有著極強的標準與判斷,而往往在執行的過程中卻難免存在著人為的疏忽。
02雙重規范下的人為疏忽
18年的花總毛巾門事件發酵,導出相關部門和第三方機構對酒店客房細菌檢查的超標結果讓人并不感到意外,酒店業在大眾的注視下經歷了一場無法彌補和辯解的公關危機。
根據《旅店業衛生標準》規定:無論是星級酒店還是普通酒店,衛生都要按照國家標準嚴格執行,規定客房床上用品應做到“一客一換”;衛生間內面盆、浴缸、坐便器都應消毒;常住客人房間要做到每日消毒;茶具、毛巾、床上臥具等不能有大腸菌群和致病菌。
很顯然,即使在國家針對旅業以及品牌自身的衛生標準下,酒店對于消毒衛生的工作始終存在著疏忽,這樣的疏忽輕則導致客訴換房送禮品,重則把客戶送進醫院,如最近某星酒店的蛋糕事件。
經過第三方機構檢測的結果顯示,經常會出現在經濟型酒店客房中的病菌多為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三種致病菌。
其中金葡菌感染會引起肺炎、皮膚化膿性感染還有心包炎、心包積液等疾病,其對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的攻擊性會比健康體格的人更強。從花總事件后,大眾對酒店消毒的流程倍感失落卻束手無策。
“安心住”,消費者居住要求升級
在后疫情時代中,能被看見的消毒日常是廣大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利用“可視化”,各大ota都推出了類似于“安心住”的標簽,站在住客的視角對酒店進行監督,給顧客心里上疊加了一層保障。
“安心住”的推出正好與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教授、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魏衛所提出的觀點有著強烈的互證性:
“此次疫情爆發后,人們對入住酒店會有更高要求,尤其是在清潔衛生的基本需求方面,企業必須直面消費者的基本需求,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機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可從多方面尋求解決方案,如:安裝酒店房間新風系統,對空氣質量進行量化測量,提示床上用品潔凈指數等,以直觀的檢測儀表等方式讓消費者放心使用;
由于此次疫情發生以來,人們關在家里的時間較多,互聯網的應用不斷加強,對旅游酒店企業來說,順勢而為推進網上辦理入住、退房程序的應用,使用智能機器人等無接觸服務等,也將是未來趨勢。”
或許在疫情之前,酒店迫于成本以及趕房的因素,酒店房間的消毒容易被跳過和遺漏,可在疫情后,消毒步驟更是不可忽略和大意。
如開頭所說,沒有人會把干凈衛生放到當今作為酒店的slogan。但是如果能讓客人清楚地知道,他/她即將入住的房間里,只有0.01%的可能性存在病菌以及知道酒店是用何種方法進行消毒,這無疑是一顆碩大的定心丸,就好比開放式廚房更能給予食客衛生干凈的感覺。
回到消毒層面,作為聚集性場所,酒店涵蓋著餐飲、會議、健身房、spa等人流量大且封閉的空間,若要做到全面消毒,必然對酒店人力成本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未來,注重消殺的酒店,更將得到消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