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發改委近期印發《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明確在全國遴選100個典型城市與園區開展碳達峰試點。目前廣東、山西、內蒙古等首批15個試點省區已啟動申報工作,著手編制實施方案。
該方案核心目標在于突破綠色低碳發展瓶頸,探索不同資源稟賦區域的碳達峰路徑,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針對差異化顯著的地區制定可行路線圖,實施難度不言而喻。本文聚焦工業園區這一產業經濟單元,探尋碳達峰實施難點與破局方向。
??攻堅工業園:能源重構是關鍵??
作為產業集聚核心載體,工業園區貢獻全國31%的碳排放總量。清華大學研究顯示,全國超1.4萬個工業園區普遍存在高能耗、高排放特征。生態環境部專家直言:"抓住工業園區就抓住了減污降碳的關鍵。"
福建某化工園區管理人員坦言:"降碳勢在必行,但現有供能系統仍需保障生產穩定。"數據顯示,國內工業園區燃煤機組占比仍超80%,能源結構轉型壓力顯著。試點方案將能源清潔化列為首要任務,明確要求開展節能診斷、用能系統再造及清潔能源替代。
清華大學陳呂軍教授強調:"園區能源系統改造是減排核心突破口。"這既涉及供熱管網升級、余熱回收利用等技術攻堅,更需破解經濟性與穩定性平衡難題。
??數據筑基:算清雙賬謀平衡??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調研33家江蘇工業園區發現,碳排放核算存在邊界模糊、數據缺失等難題。部分園區尚未建立精準排放臺賬,制約減排路徑規劃。專家建議優先建立標準化核算體系,完善數據上報機制。
能源改造的經濟賬同樣關鍵。某咨詢機構研究員指出:"需統籌考量改造成本、碳交易收益與環境效益。"對于轉型困難園區,可通過綠電采購實現間接減排;新建園區則可直接布局光伏、儲能等清潔供能體系。
??分類施策:探索多元實踐路徑??
北京金風科技亦莊園區等示范案例顯示,零碳轉型需與產業特性深度結合。該園區通過風電自發自用、智能微網調控,實現清潔能源占比超50%,輔以CCER碳抵消達成碳中和。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則依托區域綠電優勢,構建特色能源配置模式。
專家指出,現有示范案例經驗難以簡單復制。如深圳工業園區儲能補貼、蒙西電網綠電調配等政策,均具有顯著地域特性。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提醒:"園區降碳需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
試點方案強調分類推進原則,既著力突破能源系統改造、建筑交通減排等共性難題,也鼓勵探索資源循環、污廢協同處理等特色路徑。隨著政策引導與社會資本注入,綠色技術迭代與產業轉型或將打開新局面,但夯實碳核算基礎、構建長效推進機制仍是當務之急。
參考資料:
1.上海國際暖通空調與舒適系統展覽會COMFORTECO CHINA-熱泵展|暖通空調展|舒適系統展
2.點擊查看原文